2006-08-17

直到生命的電池浩盡

今天騎車回彰化,10am 出發,12:30 到家,手臂有輕微曬傷。中午吃著麵包,看著公視,看見一齣日劇,名為「直到生命的電池耗盡」。演員是熟悉的面孔,與「一公升的眼淚」演員有重疊。這是一部以真實故事改編的節目,探討生命意義,應該是我喜歡的類型。


另外,在 Ptt2 上看見公視即將與華視合併的消息,令我感到驚訝,並且有公視員工的文章,如下。




公視記者的集體憂慮


在社會高度期盼下,公廣集團終於在七月一號掛牌成立,緊接著公視新聞就要與華視合併,以全新樣貌來打造台灣媒體環境。作為公廣集團記者,我們深感榮耀,但更自覺責任重大,因此我們有義務告訴管理階層以及社會大眾,在這個關鍵時刻,所有公視採訪組記者正面臨到空前嚴重的危機。

我們憂慮的是什麼?

根據即將實施的整併計畫,八月五號所有採訪組記者全搬到華視上班,公視編制全部打散後併入華視,新聞取材以及製作方向的重要決策大都由華視主導。

誰當主管我們毫無意見,相反的,我們深信公共價值並非少數人專利,只要能堅持實踐公共理念,任何人都能達成公廣理想,但是照現況看來,我們高度憂慮公華視整併後不但不會讓台灣多一台公視,反而是少了一台公視。

在目前公視法尚未修法的情況下,華視雖然已經公共化但卻還是要自負盈虧,還是得衝收視率,儘管七月一號華視已成為公廣集團,但這個月來,我們還是清楚看到華視新聞的無奈:必須追逐許純美與她男友的新聞來衝收視率,必須緊跟阿卿嫂來增加趣味性,必須以大量聳動的槍戰車禍火災急診室畫面來刺激觀眾神經,必須以高亢激動調侃戲謔的語調來騷動觀眾情緒,我們看到公共化的華視還是一再出現未經當事人同意的偷拍畫面, 甚至當堪稱台灣之光、獲頒總統勛章的新生代舞者許芳宜,以舞蹈來和朱銘的雕塑共舞時,為了讓新聞好看,華視竟然在文稿中向觀眾強調,許芳宜在舞蹈中,數度露出她那紅色的底褲。

我們無意譴責,因為我們相信,華視記者同仁也期盼一個有尊嚴的工作環境,但我們憂慮的是,搬到華視後,公視記者馬上就要面臨與華視同仁一樣的無奈,馬上就被迫服從商業邏輯,馬上就得製作類似新聞.我們擔心,公視記者再也無法探討嚴肅的公共議題、再也不能報導商業台不願關心的教育弱勢環保人權新聞、再也無法堅持不向收視率低頭、不譁眾取寵、不隨商業台起舞的公共價值。

我們絕對支持公廣集團資源共享,也不在意上班地點改變,我們真正憂慮的是:在華視尚未建立明確價值觀以及新聞製播準則之前,就將公視記者全部打散,聽從華視主管的調度,那麼公視累積了六年,好不容易才出現的公共經驗火苗,恐怕將被立即澆熄。這難道不是公廣集團的重大災難?

如何才能解除危機?—我們的訴求

(一)公、華視新聞部同仁應一體適用「節目製播準則」
去年底,公視董監事會為了確立公共新聞專業自主與自律原則,通過了節目製播準則,這也成了公視所有員工,新聞採訪與節目製作的重要依據。儘管負責整合公華視新聞部的主管,一再宣稱華視將比照遵守公視製播製播準則,但實際產出的新聞卻一再背道而馳.公視記者到華視後,勢必會因華視主管命令而被迫放棄製播準則。因此我們懇請身兼公廣集團執行長的公視胡總經理,對外明確宣示,公視記者無論何種情況,都必須嚴格遵守製播準則;另外,華視董監事會也有必要通過決議,公告所有華視新聞同仁,必須嚴格遵守節目製播準則,公華視主管均不得要求公視以及華視記者製作違背準則之新聞。

(二)儘速通過保障公、華視新聞專業自律的「內部申訴機制」

其次,如果主管因價值觀不同,要求記者採訪違反專業倫理或是公視法精神的新聞,目前公視行政部門與工會已經協商出一套「員工內部申訴機制」,只待董事會通過就可立即實施。我們希望這套內部申訴機制,能在公視新聞部併入華視之前就建立,並讓公、華視新聞部同事一體適用,才可確保公廣集團記者們,在無顧慮的環境下,實踐台灣社會對公廣新聞的期待。

公、華視新聞團隊整合,作為型塑公廣集團的試金石,只許成功、不容失敗,畢竟台灣只有一次媒體公共化的契機。我們認為公華視決策者與管理階層,有責任解決記者們在第一線遇到的疑難,在公廣集團完成上述制度性配套之前,應暫緩整併.



連署人

採訪組
馬台興 郭俊麟 張梓嘉 陳柏諭 邱福財 徐啟峰 賴振元 劉漢麟
彭煥群 孟昭權 鄭仲宏 陳立峰 張秉豐 陳昌維 莊志成 黃守銘
袁宏書 林國煌 陳保羅 賴勳毅 沈志明 余榮宗
許恆慈 陳姝君 林靜梅 陳信聰 張玉菁 林珍汝 蔣靜怡 葉明蘭
林曉慧 戴上茹 林怡馨 陳廷宇 吳雅瑜 蘇玲瑤 熊其娟 陳信聰
蔣宗裕 洪蕙竹 李婕綾 陳曉卿 林俊賢

SNG
陳昭陽 詹凱程 林順琛 蔡博榮 葉永基

編輯台
程修玲 陳威儐 李淑蘭 蔡宜君 冉瑞雯 歐姵君

製作組
林裕仁 陳佳利 李清允 邱峰欽 林玉萍 徐瑜華 張正興

國際組
施孟君 徐家仁 王蕙文 陳秋玫 曾惠敏 靳元慶 余佳璋 施慧中

族群紀錄片
邱燕珍 吳東牧 王興中

原住民
烏瑪芙 何榮發 張欽明(部拉路揚) 柯瑞美(朵悠) 陳文龍(季亞夫)
張淑敏(哈露谷) 高志昌(嘎喇嘿) 蕭拉茂(仙米西法) 比恕依西浪
蔡富榮(武洛) 丹耐夫正若 陳春山(瓦旦)

紀錄片
馮賢賢 丁曉菁 沈紘騰 左珮華 黃訓湧 柯金源 蘇啟禎 古國威

客家
范光忠 洪炎山 羅盛達 李慧宜 張慧如 賴淑敏 詹淑雲 周明文
張筱瑩 彭耀祖 陳美禎

我們的島
郭志榮 陳添寶 林燕如 陳佳珣 王晴玲 葉鎮中 陳錦彪 楊蕙萍
陳忠峰 陳志昌 張岱屏 于立平

公民眾意院
胡毋意 黃姿凱



Extend:
1. 媒體事件與觀察 : 有怪獸,還不夠

沒有留言: